加山夏子在线_尤利娅版和子同屋的日子2016年_HD中文字幕在线播放,都想做好韩剧最后结局,治疗室护士,电影建党伟业在线观看

337調查基本常識

何謂“337調查”和“337條款”
 
      概念: 美國“337調查”源自“337條款”,因美國的《1930年關稅法》的第337節而得名,后經三次重大修訂。現“337條款”明確授權美國國際貿易委員 會(ITC)在美國企業起訴的前提下,對進口中的不公平貿易做法進行調查和裁處。若判定違反了“337條款”,ITC將簽發排除令(Exclusion Order),指示美國海關禁止該批產品的進口。其結果是特定企業的相關產品乃至全行業的相關產品都無法進入美國市場。
 
 
      內容:“337條款”將進口中的不公平貿易做法分為一般性不公平貿易做法和有關知識產權的不公平貿易做法。但幾乎所有的“337調查”案件都涉及知識產權問題。
 
 
      程序:“337調查”的期限一般為12個月,疑難的為18個月。其主要程序是:美國公司向ITC起訴;  ITC在30天之內決定是否立案并通知被告;  被告在送達通知之日起20天內提交書面答辯意見及反訴;  復雜的調查聽證;  ITC裁決。  如有不服ITC裁決的,可以向聯邦巡回上訴法院起訴。 
 
      后果:在整個調查過程中,ITC有權簽發臨時性排除令。若ITC裁決原告勝訴,ITC可向美國公司提供有限排除令、普遍排除令和停止令等救濟措施。其中普 遍排除令(General exclusion orders)最為兇猛,它不僅針對被告公司的產品,還對所有公司的類似侵權產品均有效。而其他國家鮮有類似規定。實際上,各國紛紛指責美國“337條 款”違反國民待遇原則。而我國的政府官員也認為它是“一種不合理的知識產權保護法案,客觀上對進口產品構成貿易壁壘”。